close

  第一次見到蔣乙嘉,他穿著白襯衣、藍褲子、一雙沾滿泥點的運動鞋,憨厚地笑,手掌寬厚溫暖,很難相信,這是一位歷經商海沉浮,資產千萬元的企業家。
  20歲參軍、40歲退伍複員,之後投身商海,歷經近十年打拼成為身家千萬元的企業家……在家鄉四川省蓬溪縣拱市村,蔣乙嘉的故事被街坊四鄰津津樂道,他是鄉親們眼中的“能人”,後生們學習的榜樣。
  2007年,事業蒸蒸日上的蔣乙嘉卻做出一個讓親友驚詫的決定:將自己的4家公司交給朋友打理,他回村幫鄉親們脫貧致富。
  7年來,他將1600多萬元積蓄全部投入山溝,為村裡修了40多公里的水泥路、18口塘堰、30口蓄水池、建成一座4000平方米的村文化體育活動中心,圓了鄉親們期盼多年的“通車夢”“農田灌溉夢”。
  7年來,他幾乎每天忙到半夜才入睡,曾犯心臟病,累倒在修路工地上;面對村民最初的質疑、甚至“有了錢,圖出名”的冷嘲熱諷,他不多做解釋,用實幹換來了信任、支持;面對村基礎設施建設缺錢、公司資金捉襟見肘的困境,他不顧妻子反對,賣掉了在北京、東北的兩處房產。老村支書朱忠華說,困難面前,乙嘉總是一個人扛著。好幾次看到他一個人,坐在父母墳前默默流淚,一待就是大半天。第二天,又精神抖擻地領著人去田裡幹活了。
  7年後,在蔣乙嘉和全村幹部群眾的努力下,拱市村從一窮二白的窮山村變成了花果飄香的“世外桃源”,農民住上小洋房、開上小轎車,人均收入翻了兩番。
  如果不回村,蔣乙嘉的生活會很悠閑,為何選擇回到貧困落後的故鄉扶貧,而且一干就是7年?
  “我從小家裡窮,離家去部隊時還穿著打補丁的衣服。在部隊的這20年讓我得到了全面鍛煉,教會了我怎樣堅強、怎樣去努力。如果不是部隊的培養,我一個窮小子哪有可能當上富商?”蔣乙嘉說,這些年,我認真思考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,先富起來的人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。
  蔣乙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,家中兄妹8人,他排行第六。在他記憶中,小時候,每年很難吃上一頓白米飯,誠蚯灼萁枇附蛹霉兆櫻灰路際羌窀綹緗憬忝塹木梢麓咚曄被構庾漚旁詰厴嚇堋�
  嘗過苦日子的蔣乙嘉知道農民生活的艱辛。當他2006年返鄉探親,看到鄉親們依舊過得清苦、愁眉不展時,再也坐不住了,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:“我是一名黨員,是部隊培養了我,我不能有了錢,富了之後,只顧小家。看著鄉親們還在受窮,我心裡不踏實,睡不安穩哪。”
  妻子楊扉婷說,老蔣節儉慣了,在吃住行、穿戴用方面分文算計,平時吃剩的飯菜都要留著下頓再吃;最貴的一件衣服是800多元的夾克衫,還是打折時買的。但為拱市村致富,他卻毫不含糊,把辛苦打拼十年的積蓄都貼了進去。
  當過洗煤廠搬運工、搞過礦業開發、做過保健食品,從沈陽到北京、內蒙古,這些年來丈夫賺錢不容易,走南闖北,風裡來雨里去。看到蔣乙嘉為村裡發展一擲千金,楊扉婷也心疼過:“錢都給了鄉親們,孩子讀書需要錢怎麼辦,我們老了靠什麼生活!”蔣乙嘉卻說:路修了一半,總不能停工成斷頭路吧?
  提起妻女,55歲的蔣乙嘉充滿了愧疚。回拱市村後,他和妻子兩地分居,一年見不了幾次面,女兒全由妻子一個人照顧,他沒能盡到一個當父親的責任。“準備今年讓女兒回四川讀書,陪在女兒身邊,陪伴她成長”。
  談及家鄉未來發展,蔣乙嘉說,村裡從去年起開始推進產業發展,力爭5至10年變成小康村。等有了資金,要建托兒所、養老院、福利院,讓鄉親們過上城裡人羡慕的生活。新華社成都5月19日電  (原標題:甘舍小家為大家的蔣乙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y09bycn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